
前幾天
有朋友說他通過“刷臉”認證參加了一個展會
感覺像他買的iPhone X人臉識別功能一樣強大
然而我并不是果粉
于是直接翻出了下圖給他看
接著,我就對朋友說
識別人臉其實一點都不算難
你給我“看臉”識別下塑料唄
朋友驚
難道你的意思是
你看兩眼就知道是啥塑料了?
其實關于識別塑料,多年來我也總結了一點點小經驗。這點經驗相信專業大佬們都有,識別起來其實也都輕松。但望著朋友滿含求知欲的目光,今天我就簡單聊聊“看臉識塑”那點小經驗吧。
中醫看病講究“望聞問切”,類比下,咱們看臉識別塑料的方法,就叫做“觀摸燒測”吧。
觀、摸,是最簡單的外觀識別法,說白了通過眼看、手摸、鼻子聞來觀察塑料的顏色、光澤、透明性、硬度、彈性、味道等。
PP就是無色無味,光滑半透明且拉伸較好的塑料;
PC是無色無味,淡淺黃色(接近無色)透明且有金屬感的硬韌塑料;
PA則是無色無味,乳白色膠狀體塑料,表面硬且有熱感。
PE是無色無味,白色粉末或透明狀顆粒,蠟樣光滑,柔軟有延伸性但易折斷的塑料;
ABS 是無色無味,乳白或米黃色,不透明、無光澤,堅韌、剛性好且不易折斷的塑料;
HIPS 是無色無味,乳白色不透明,色澤較PC, ABS, 純PS差,但韌性比純PS有所提升的塑料。
怎么樣?常見塑料是不是都已經很成功的“看臉識別”了?
大多數常見塑料通過看外貌,摸觸,聞味是可以分辨得出的,而如果外貌相近而不能簡單分辨出,那就要用第二招了——燒。
燒,正是利用多數塑料的燃燒性,通過觀察燃燒難易程度、氣味、火焰特征及塑料演變等來辨識塑料種類。
PP是上黃下藍,熔融滴落的石油味易燃塑料
PC為亮黃色、軟化、熔融起泡的花果味緩燃塑料
ABS則是軟化、燒焦、無滴落的苯乙烯/橡膠味易燃塑料
在此,我們以PP與PA6的燃燒為例,可以發現燃燒現象差別明顯。
VS
測,測的方法很多,包括了密度測試等簡單物理測試、熱分析技術識別(TGA/DSC等)相對復雜的測試, 此外,還包括紅外光譜識別法等。
密度測試:
利用塑料有不同的相對密度來識別,簡單利落(當然,密度太接近的塑料,此法就無能為力了)
密度測試儀
熱分析技術識別:
通過測定塑料的熔點、玻璃環轉變溫度、熱分解溫度等對塑料種類有效判斷。
DSC技術:測定聚合物升降溫過程中的熱量變化及玻璃化轉變溫度
TGA技術:測定聚合物的熱分解溫度
不同測試儀器可測定聚合物的多種特征曲線。常見聚合物的軟化或熔融溫度、玻璃化轉變溫度、熱分解溫度等也應掌握。(由于測試方法不盡相同,數值也會微有區別,僅供參考)
紅外光譜識別法
即測定聚合物在特定波數范圍內的紅外譜圖。
通常,聚合物FTIR光譜是確定的,且波峰的出現與聚合物特定的化學鍵相關,因此,根據吸收峰的位置即可對塑料品種識別,且不受測試樣品的顏色、添加劑的影響。此法一般適合用于實驗室環境下識別塑料,不能用于現場操作。
我們以PS為例
在以上紅外吸收譜圖中,PS的特征位置吸收峰包括了:
以上識別方法由簡單到復雜,掌握這些技巧,我們對塑料的辨別就容易起來,再復雜的塑料難逃我們“火眼金睛”。
當然,綜合考慮成本等多方面,各種識別方法沒有最好,只有更適合,有時多種方法配合使用會更準確省力。老臺還聽說過很多匪夷所思的辨別塑料的獨家絕技,可惜一直沒有親眼所見。歡迎廣大朋友們留言補充,說說你們還都有哪些偏方和獨門秘籍,讓大家都漲漲見識吧!
塑道學苑通過不斷創新,努力成為火安全材料領域一站式服務品牌領導者。充分融合移動互聯新技術的優勢,堅持內容價值性導向的原則,致力于帶給行業人嶄新的知識學習體驗、專業的產品技術服務、全面的產業思維提升,讓更多業內人士專業知識儲備獲得提高,產品技術問題獲得解決,企業核心競爭力獲得提升。
迄今,塑道學苑已推出內容傳播,交流培訓,材料檢測三大品牌服務。咨詢熱線:0512-62982691
更多信息請訪問塑道學苑官方網站:www.iayo.com.cn